找到相关内容14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2)

    有大德力,但说法、修行不究竟,弟子及其自身都未得究竟果,俟身坏命终时,仅能依行的深浅往生诸天界或人间为婆罗门。直到今世证果才能说法究竟,终归涅盘。弟子依佛法受行,能舍有漏成无漏,得心解脱、慧解脱,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064808.html
  • 中道的人生观——缘起法则之体现

    头佛脑”的,偏就是没有见到佛祖的真肝胆与直肚肠,反而变得连做个“真人”的品质都没有了。  故我以为修行人欲老实修行,态度上就要合乎中道。一方面不可贡高我慢,动辄称自己又是“成佛”了,“开悟”了,“证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365182.html
  • 中国净土教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

    行”和“信”都是他力的,所以“行”并非因“信”而起以求证果的过程,而是因弥陀他力的大行,在皈依大行的“信”的一念中,便已决定了往生净土的证果。因此,“行”并不在“证”之前,而在“信”之前。于此体现出...

    韩 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665284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了。但是他仍然还有“修行”,还重气脉明点修持,须转识为智,仍有作意。  第七,大圆满见:  或叫大中观见,是佛知佛见。大圆满见很简单,众生都是佛。不过我们都是因佛——有成佛之因的佛,还没有证果。我们和...都是虚幻的,永远都不是究竟的解脱境界。  证果后,会觉自己体性清寂,无贪著,自然通达一切显密要义;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有两个:身体健康长寿,临终时虹化而去。  身体上会柔软轻灵,肤色充实,面无皱纹,身现五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1)

    “即有谈空,不堕空边;即空论有,不堕有边。空有两泯,真俗不二;生佛一致,事理圆融。行起解决,直趣觉海。一切菩萨依此而修因;三世诸佛依此而证果。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;实菩萨下化众生之准绳。示如如之本体,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165507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2)

    此经云:“《金刚经》者,即有而谈空不堕空边,即空而论有不堕有边。空有两泯,真俗不二,生佛一致,事理圆融。行起解绝,直趣觉海。一切菩萨依此而修因,三世诸佛依此而证果。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,实菩萨上宏下化...依体起修,修因必克果,故体后须明宗。修因证果,大用乃彰,故宗而论用。而用有小大偏圆权实顿渐之不同,故终须判教相,使其不相混滥。之所以明生起者,俾其听者不杂乱的有条不紊、井然有序,令起定心故。  三、引证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265508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波罗蜜次第法门》的内容而成。全书分为十章:《具缘》、《诃欲》、《弃盖》、《调和》、《方便》(又名方便行)、《正修》(又名正修行)、《善发》(又名善根发)、《觉魔》(又名觉知魔事)、《治病》、《证果》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四)

    :  此语是智者大师,著法华玄义中文,是指菩萨证果境界  ……因前遭安山、史明兵乱毁灭,近则会昌焚毁,教藏  残缺殆尽,今高丽阐教方盛,全书在彼。   吴越王钱仿,遂遗吏至高丽,求请天台典籍复还。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465541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慈心和拔苦的大悲心。  不生不灭,即常住之意。佛性所以能不生不灭,乃来自生灭中的净化,不污染,与空相应,所以有无量的愿力拯救饥渴的众生。  未开悟证果的凡夫众生,起心动念,不能把持定力,永远飘浮不定,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”(般若,praj?ā)、“智”(阇那,j?ā)及“观”(毗钵舍那,vipa?yanā)三者基本上是同义,但生熟、深浅、广狭程度各异。“慧”的含义最广,由因位的修学到圆满证果的整个历程皆摄于“慧”。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